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1942年他掉进大海漂流133天,船主因他是中国人冷

来源:中国海洋药物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6-1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还记得当年有部火遍全国各大影院的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。也许许多人都还有印象,简单说一下这个片子吧。电影讲述了一个少年在航行中遇难后,与一只仅存的老虎一起在海上漂流

还记得当年有部火遍全国各大影院的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。也许许多人都还有印象,简单说一下这个片子吧。电影讲述了一个少年在航行中遇难后,与一只仅存的老虎一起在海上漂流的故事。这期间一人一虎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与危险,虽然最后都饿成了一副皮包骨,好在电影的最后,他们获救了,并且还在沿途看到了无数美丽的景色,可谓是一场十分难得的经历。

虽然电影有完美的结局,然而若是生活中真的碰到这种事,下场可没有电影那么美好。素有中国鲁滨逊的潘濂在海中漂泊了长达5个月之久。漂流期间,他曾碰到一直船舶,原以为等到了救援,去不了对方获悉他是中国人后,扬长而去。失去了救援的他,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存活下来的呢?


1918年,潘濂在海南出生。在他16岁时,父亲托关系把他送进了“坦达”号邮轮实习。3年后,潘濂学有所成,并且在另一条船“贝洛蒙”成了一名正式船员。“贝洛蒙”号是艘英国邮轮,并且,在当时,英国同德国的关系并不融洽。在1942年11月23日时,“贝洛蒙”号满载军需物资,正在大西洋上航行。却不料遭遇了德国潜艇的偷袭。

贝洛蒙号中击后,产生了剧烈的爆炸。当时几乎身处其中的船员都因此罹难,而潘濂成了其中唯一的幸存者。面对危机,他十分冷静。三年的海航经验让他在察觉到危机的瞬间,就迅速穿上救生衣弃船逃生。在海上漂流了将近两小时后,潘濂发现了一只遗弃的木筏。对于潘濂而言,可谓天赐良机。在登上木筏后,他还用帆布在木筏上方做了一个遮风挡雨的顶棚。


虽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困境,但是潘濂还是鼓励自己不要放弃希望。好在木筏设计之初便是专门为逃生设计的。其中配有一个物资齐全的金属箱:淡水、食物、信号弹与手电甚至应急药品应有尽有。而这也在无形之中为他鼓足了勇气,面对接下来的漂泊之旅。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,在此后,他将创造人类求生的奇迹。

由于淡水资源并不算多,所以潘濂一有机会就会收集雨水。而帆布上积攒的雨水都会被他小心翼翼的储存在吃空的罐头瓶中。茫茫大海,唯有自己孤身一人,每天看着太阳东升西落,甚至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害怕失去时间的观念,于是潘濂在无限的孤独之中,不得不结绳计时。


“就像在战场上误入地雷阵一样,举步维艰。”

在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天的漂泊后,应急手电终于耗尽了最后一丝电力。为了物尽其用,潘濂将它拆开,利用其中的零件制成了一个简单的钓钩,又从缆绳中截取一部分当成钓线,每天也能钓些小鱼充饥。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鱼肉,腥味四溢难以入口。然而为了活命,他也只能硬吞下去。钓到大鱼后,他就会利用钉子将鱼肉划成片状,最后晒成鱼干。

由于雨水来源并不稳定,值此之际,潘濂便会捕捉海鸟,喝血解渴。而在一次钓鱼期间,鱼腥甚至引来了远处的鲨鱼。潘濂的第一印象就是:这下好了,半个月都不用操心吃饭了!由于对生还的极度渴望,在同鲨鱼的搏斗中,潘濂最终还是占了上风。


在此期间,潘濂遇到过一艘货船。明明对方已经看到了他,却因为他是中国人而置之不理。甚至于美军在空中发现了他的踪迹,也只给他丢下了一个浮标,并不能让他脱离苦海。想起那段煎熬的时光,潘濂在深夜里仍然夜不能寐。而当时他的处境几乎举步维艰,一个人孤独的在海上漂泊了数个月。

也因此,不正常的饮食也导致他疾病缠身。病痛的折磨一度使得他想放弃求生,永远沉睡。在最痛苦的时期,他一直在心里暗暗打气:加油,自己一定可以活着回去!为了保持清醒,潘濂不得不划伤身体,而身上的一道道伤疤,也印证了他当时的苦难。


就这样继续了很久。直到有一天,潘濂发现海水的颜色似乎减弱了不少。意识到自己可能即将登陆,结束这段漫长的漂泊之旅后,潘濂爆发了强烈的求生意志,拼命的向前划行。终于,在1943年4月16日之际,耗时133天,他结束了自己的苦难。很幸运,他很快被渔民解救。在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中国男人后,人们第一时间将他送到了医院。最后,潘濂才得知,自己竟然到了巴西。经过长期调养后,潘濂最终恢复了健康,返回了国内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海洋药物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hyyw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0611/726.html



上一篇:“世界海洋日”|为海发声!
下一篇:“蓝色药库”梦想绽放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创新成

中国海洋药物投稿 | 中国海洋药物编辑部| 中国海洋药物版面费 | 中国海洋药物论文发表 | 中国海洋药物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国海洋药物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